西汉尹湾汉墓名谒木牍
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
名谒是名片的初始形式,盛行于汉至魏晋的很长一段时间,西汉谓之“谒”,东汉谓之“刺”。主要在上层社会交往中拜请、问候、求见等场合使用。在名谒格式、表达又依每种场合有所不同,分为自用谒、拜用谒、奉谒、进谒等。但其正面都要有所拜请、问候、求见之人的官职、姓氏敬语;反面为拜请、问候、求见人具体目的,即“请”“问”“谒”;不能亲自前往、让人代持的往往还要注明“遣(使、请)吏奉谒再拜”等词语。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的各式名谒,为我们研究西汉名谒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西汉元延二年日记竹简
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
《元延二年日记》竹简共28枚,正反面书写,合编为一册,每简皆有两道刻痕,出土时编绳已经腐朽脱落,经过拼接缀合和重新编排,才基本复原。《元延二年日记》为墓主人师饶生前记事所用,内容为何时出发、至何地住宿以及其它公私事务。竹简被预先编制成册,如果某日有记事之需,便在当日干支或节气下的空白处加以记录。《元延二年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汉代实用日记。
西汉《刑德行时》竹简
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
《刑德行时》共11支竹简,以日干和一日中的时段为依据占测行事的吉凶。先用六支简列出一表,可据以查知属某一天干的日子里的某一段时间,属于“端”“令”“罚”“刑”“德”这五时中的哪一时,然后用五支简分别说明以此五时行事的吉凶。是西汉占卜术盛行的具体反映。
竹简为长条状,呈黄褐色,质地疏松。隶书。《刑德行时》共十一枚,此为其中的二枚,保存均基本完整,有数道裂纹。70164-1竹简,顶头黑原点下书“刑德行时。鸡鸣至蚤食……日中至鸡鸣”等二十九字。70164-2竹简,上书“甲乙。端。令。罚。刑。德”等七字。《刑德行时》是汉代以日干和一日中的时段为依据占测行事吉凶的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西汉《行道吉凶》竹简
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
《行道吉凶》共15支竹简,先用10支竹简将六十个干支日名排成一个横行的六甲表,在每个干支下注明几阳、几阴及某门。又用五支简分别说明,由于出行时得到不同数量的“阴”“阳”,并由于得其门或不得其门而会出现不同的吉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