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文广旅局-亚博188网站

当前位置: 亚博188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文物保护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

信息来源:文物处 发布时间:2020-09-09 11:20 浏览次数:

1.海州五大宫调

海州五大宫调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乐,是江苏省明清俗曲重要的一脉,是古老的“诸宫调”宝贵的遗存,对中国汉族民间音乐乃至民间曲艺的研究具有难得的实证价值。

明代嘉隆年间,海州五大宫调已逐步形成。明清时期,随着两淮盐业兴旺,大运河盐运南来北往,一方面地域沟通,艺术交融,海州五大宫调广泛吸收江淮民间小曲而渐趋成熟;另一方面当地的盐商富贾和文人墨客对海州五大宫调给予极大关注,从而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特色和个性逐步形成。

海州五大宫调按其传统曲牌来区分,可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多为单支,主要曲调有【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以及【马头调】【满江红】等。大调委婉细腻,节奏舒缓,演唱时字少腔多,有一唱三叹之感。小调近一百首,多为明清小曲,如【叠断桥】【凤阳歌】【闹五更】【杨柳青】【打牙牌】【急口令】【京垛子】【补缸调】【刮地风】【剪靛花】【打枣竿】等。小调节奏明快,字多腔绍,长于叙事。小调和大调一样,既可单独演唱,也可和大调连缀,组成套曲演唱。无论大调或小调,单独演唱的,均为单支。

2.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淮海戏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流行由秧歌号子发展而来的【太平歌】和猎户所唱的【猎户腔】,有邱、葛、杨(一说张)三人将其加工润色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来演唱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后邱去淮北,葛去山东,杨留在海州,他们各自吸收了当地民歌和语言的特色,遂形成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

淮海戏音乐唱腔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腔,以【二泛子】等为辅助唱腔;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腔,以【金风调】等为辅助唱腔。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的尾突然翻高八度且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淮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说,其中《皮秀英四告》《三拜堂》《催租》等久演不衰,在苏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3.徐福传说

徐福传说在赣榆民间流传由来已久,影响最大的为《徐福东渡的传说》。据民间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梦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并抓来许多方士,因他们无法保证从三神山得到仙药,结果一个个都被杀了。徐福听说后,便主动上书要求出海寻找仙药。秦始皇非常高兴,便命徐福入海。不久,徐福回来说,他见到了神仙,神仙嫌礼太轻,需要漂亮的童男童女和各种工具与粮食种子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童女随徐福再次出海。第二年,秦始皇二次东巡,没能找到徐福;他第三次东巡时,已是十年之后,终于见到了徐福,徐福说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于是,秦始皇亲自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鱼搏斗,杀了一条大鱼,就回去了。徐福带着求仙船队漂洋过海,从此,再未回到中原。早在汉代赣榆县金山镇就建有徐福庙,庙边还有徐福村,一些关于徐福的系列传说如《徐福河的传说》《留福村的由来》《秦始皇与绣针女》等就在这儿世代相传。

相传徐福船队在日本岛登陆后,向当地传播了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历代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韩国至今也举办纪念徐福的活动,徐福东渡已被认定为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1984年,赣榆徐福研究会成立,后改为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赣榆徐福节”,徐福文化已成为赣榆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4.东海孝妇传说

东海孝妇传说讲的是汉代东海孝妇窦娥的故事,在连云港地区以口头方式世代相传。汉代连云港市称东海郡,孝妇故事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东海孝妇临刑场景的详细记载:“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让东海孝妇感动苍生、震撼九州的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根据民间传说为素材而创作的不朽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使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妇,成为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典型。不仅国内有近百个剧种移植演出,还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剧本被国外16种文字翻译,使窦娥的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东海孝妇传说所彰显的孝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慈孝思想的传统道德,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压抑下的民意的诉求。东海孝妇的故事在历代传述中,窦娥也逐渐成为人们崇拜和祭祀的一位神灵。北宋年间当地就建有“汉东海孝妇祠”,人称“娘娘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活动,此俗沿袭至今。

窦娥孝敬婆母,成为两千年来孝妇的代表人物。近年连云港市成立“孝文化研究会”,让《东海孝妇传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现其现代的价值。

5.淮盐制作技艺

江苏产盐区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为淮南盐场,淮河以北为淮北盐场,所产海盐通称“淮盐”。淮盐素以粒大、色白、质干著称。

淮盐生产历史悠久。据《江苏盐业史》载,春秋时吴王阖闾时期,就在今海州(今连云港市)、扬州、苏州以东经营海盐。唐宋以降,盐税常占国家整个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而两淮又占全国之首,素有“两淮盐,天下咸”之说。建国后,领导、管理全省沿海各盐场的淮北盐务管理局(现更名江苏金桥盐化集团公司)驻连云港市。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淮盐的生产在明代便改煮海制盐类为滩晒制盐(早期砖池,后泥池)。数百年来滩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有怀中抱子式盐田、盘香转式盐田、珍珠卷帘式盐田、双电灯式盐田、八卦式盐田、沙帽翅式盐田、大浦新式盐田多种,但生产技艺主要集中在修滩、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塑苫结晶新工艺试验成功,淮盐生产进入稳产优质和高产的发展阶段,但生产技艺仍无大的变化。滩地上的技术领头人(俗称领滩手)的经验、悟性仍是稳产、高产的关键。特别是在制卤技艺中的走水、看卤花等中,全凭领滩手的经验,仍是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

淮北滩晒制盐传统技艺是淮北盐工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它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

亚博188网站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yabo亚博88的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

网站地图